8月10日,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揭曉。中國上榜企業創下新高,共有133家公司上榜,歷史上第一次超過美國。而陜西入圍企業仍是“老面孔”延長石油和陜煤集團,這也是兩家陜企連續第6年上榜。
明年,是否會有第三家陜企登榜世界500強?
數量超越美國 企業分布“東高西低”
今年的亮點很多,講述陜西乃至西部世界500強格局前,先來看看其他看點:
1、榜單最大的意義,是中國上榜企業的數量以133家首次超過了美國的121家。
2、全球第二大經濟大國上,至今只有中國的世界五百強企業數量超過了美國。歷史上日本、德國等均未實現。
3、但是從產業結構上來講,中國仍然處于工業化階段。大多上榜企業還是金屬制品企業、汽車企業和房地產企業,以及能源型企業。中國的大企業很多,但是大而不強,企業盈利水平較低。2019年,上榜中國大陸企業124家平均利潤不到36億美元,約為美國企業(70億美元)的一半,也低于全球500家大公司平均利潤41億美元。
4、中國新上榜世界500強的企業,就有8家,比印度現有上榜企業還多一家。它們是:上海建工、深圳投資控股、盛虹、山東鋼鐵、上海醫藥、廣西投資、中國核工業和中煤能源。
5、主要省市中,北京依舊一家獨大,共55家,占了將近一半。上海9家,香港7家,廣東省14家,山東、山西、浙江、福建各5家,陜西、新疆、河北、安徽各2家。
如果跳出省市范圍,從更寬泛的視野來看世界500強中國企業的分布,我們就會發現,世界500強在中國依然遵循“東高西低”的經濟格局。
新疆、陜西、甘肅三省“瓜分”了西部僅有的5家世界500強:位于新疆的兩家分別為太平洋建設集團和新疆廣匯集團;位于甘肅的是金川集團;位于陜西的兩家分別為延長石油和陜煤化工;可以看出,西部仍然以能源型、基建型企業為主。
相比之下,東部發達地區已經走過了工業化和快速城鎮化的階段,進入到以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后工業化時期。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讓東部大省仍保持明顯的優勢位置。
這也充分反映出,西部企業所處產業結構還具有工業化階段和產業結構特點——民營經濟與新興行業缺乏頭部企業。如何真正實現由資源依賴模式向創新驅動模式轉型,當前的西部企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延長石油、陜煤集團連續六年上榜
將視角放到陜西,今年陜西有兩家企業上榜,分別是排在第265位的陜西延長石油(集團)公司和排在第273位的陜西煤業化工集團。
作為陜西首家邁進世界500強的企業,陜西延長石油集團(下稱延長石油),被稱為中國“第四桶油”。與上年相比,陜西延長石油(集團)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增長7. 48%,在世界500強排名中位于265位,較去年下降2位。
日前,延長石油和陜西燃氣的整合工作正在如期推進,各項審批已完成,陜西燃氣已全面納入延長石油管理,公司重大事項管理已實現全面對接。此次“增肥”重組后,延長石油也將因此成為繼中石油之后,國內首家打通天然氣全產業鏈的巨頭。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延長石油明年的名次會再進一步。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是國內能源化工領域的龍頭級企業之一。與上年相比,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營業收入增長7.8%,利潤增幅為11.5%,在世界500強排名中位于273位,較去年前進了8位。這主要基于,近年來陜煤化集團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技術進步,實現了產業升級,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延長了產業鏈,經濟規模和實現利潤躍上了新的臺階。
陜西上半年工業運行情況。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陜西省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下降的背景下,陜西規上能源工業卻實現逆勢增長,增加值同比增長6.5%。今年上半年產煤最多的三個省份是晉蒙陜,其中陜西原煤產量31152.7萬噸排在第三位。能源產業不僅做強了國有大型企業規模,也對陜西經濟和工業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為經濟復蘇奠定基礎。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500強榜單上,陜西上榜企業已經連續第6年沒有發生變化,2015年之后,沒有第三家陜西企業躋身世界500強。這主要與陜西經濟發展結構有極大的關系,產業重心還是偏能源、大國企。雖然近兩年科技創新類上市公司逐漸增多,但營收和利潤規模還未能占據前列。
陜西這些企業有望沖擊世界500強
從今年世界500強的上榜“門檻”來看,企業的年營業收入大約是在254億美元(約1800億人民幣)以上,那么,陜西有希望沖刺這一營收規模的潛力企業有哪些呢?
去年年底,陜西省企業家協會發布了2019陜西企業100強名單,名單顯示,陜西省營業收入上千億的企業僅有6戶,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裝備制造、建筑等領域。我們來看一看營業收入排名前列的“種子選手”。
除去已入圍世界500強企業的延長石油和陜西煤業外,在陜西省屬國企中,陜西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9年以營業收入1355.09億元位列陜西百強企業第三。
同時,作為陜西最大的建筑施工企業,陜西建工集團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160.48億元,同比增長15.36%;實現利潤總額23.05億元,同比增長26.87%。
在陜西的民營企業中,東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邁科金屬國際集團有限公司2019年營業收入也超過千億元,分別為1260.28億元和1086.26億元。
從陜西省內企業既有營收規模來看,這些企業有希望在未來率先沖刺世界500強。
當然,除了這些營收過千億的企業,事實上,依靠數量豐富的高校資源以及科研院所,陜西的科技型企業、先進制造業企業或有望突出重圍,或成為沖擊世界500強的“黑馬”——近期幾家陜西本土企業的優異表現就是最好的例子。
7月24日,隆基股份市值再創新高,市值突破2000億,成為中國光伏資本市場第一家市值破2000億的企業,是目前陜西上市企業中唯一市值過千億的企業。
據了解,陜西省共有55家上市公司,數量位居西部第4位(四川133家、新疆57家、重慶56家)。不過,目前正在履行上市程序的陜西企業有3家,屆時在西部地區,陜西上市公司數量有望超過“老對手”新疆和重慶。
有技術、有人才、有前景和市場,同時借力資本市場改革與陜西強大科研實力形成的共振,相信在未來的500強榜單上,未嘗不會多幾家陜企的身影。
當然,一個國際性企業的長成,也取決于企業基因、營商環境、產業機遇等多重元素。而能夠成為世界500強,意味著這家公司不是區域性公司,不是全國性公司,而是全球性集團。這家集團的主營業務,在全球性范圍內都擁有強大的行業引領性、市場占有度與未來話語權。以此標準來衡量,陜西企業要走的路還很長。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