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走進漢臺區鋪鎮獅子村標準化設施蔬菜大棚,一座座蔬菜大棚鱗次櫛比,棚內滿目蔥蘢、碩果累累,清新香甜的氣息撲面而來,各類蔬菜陸續進入成熟期,螺絲椒、圣女果等時令蔬菜長勢喜人,村民們在藤蔓中穿梭忙碌,動作熟練有序,他們或彎腰采摘,或輕手裝筐,或細心分揀,每一個環節都顯得井然有序。
“我們今年種植的蔬菜長勢不錯,現在螺絲椒、圣女果正是成熟采摘的時候,畝產8000斤,種植得好了畝產更高,一畝地純收入1.5萬元。”村民付德蓮說道。
近年來,鋪鎮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以打造城區“菜籃子”重要供應基地為目標,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綜合效益不斷提升,形成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及品牌化營銷的發展格局,形成了以上海青、番茄、茄子、辣椒、羊肚菌為主的特色蔬菜產業體系。
去年,鋪鎮新發展設施蔬菜面積410畝,總面積突破8000畝,在楊家營村、陳嶺村等建成410畝標準化設施蔬菜大棚及配套設施。今年計劃在獅子村、蘆壩村設施蔬菜大棚改造提升建設項目200畝,新建10畝試驗田,引進6個新品種,預計新上市2個高附加值新品種。
來到蘆壩村現代化農業育苗中心,一進入該中心的智能溫室大棚里,便能感受綠意撲面,放眼望去盡是片片青綠,一排排育苗盤擺放整齊,一株株菜苗長勢喜人,工作人員正忙著間苗、拼盤、澆水、售苗,各個環節有條不紊。
“聽親戚介紹這里的育苗技術不錯,育出來的苗存活率很高,今天專門過來買點苗回去種,希望能有個好收成。”經過一早的挑選,菜農賴義生把上百株苦瓜苗小心翼翼地搬上自家的農用三輪車,回去之后他立馬就要將苗種到地里。
據了解,該中心占地面積10畝,提供農業數字化培育技術,生產全過程可實現數字化、標準化、可視化動態管理,育苗大棚溫控系統、苗床自動化噴淋系統等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現有育苗棚每年將培育出25萬株左右的各類菜苗,所培育出來的本土蔬菜苗出苗率高達95%,滿足千畝蔬菜種植種苗需求,年產值近17萬元。
截至目前,該鎮發展設施蔬菜種植、食用菌生產近萬畝,帶動1200余戶村民發展種植養殖業,創造經濟效益2.1億元,每日可供給中心城區各類果蔬10余噸。
(記者 曹珂凡 通訊員 閆夢)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