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摞摞門診登記本、檔案和處方,皆以娟秀小楷寫成;自創“紙鍵盤”操作手冊,完成電腦輸入……很難想象,這些創舉皆出自57歲的西鄉縣沙河鎮馬蹤灘村村醫趙影。
西鄉縣共有322名村醫,其中助理醫師及以上職稱者158人。近年來,西鄉縣衛健局積極作為,大力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全縣已建成標準化衛生室245個。將公共衛生項目總金額的40%用于村醫補助,確保一名村醫平均服務1000名常住人口,年度基本收入約4.2萬元。縣財政每年出資30余萬元,對標準化衛生室村醫參加醫療養老保險給予補助。對開展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村醫,按照工作量進行補助。一系列有力舉措,促使眾多優秀村醫不斷涌現,趙影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趙影出身農家,祖上并無行醫之人。1992年,他學成歸來,來到私渡鎮紅星村擔任村醫。那時的紅星村條件艱苦,他曾一度動了放棄的念頭,但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最終還是選擇了堅守。
當時,他面臨兩大難題:一是新建村衛生室,二是提升診療水平。為提高診療水平,他抓緊一切時間認真閱讀醫學書籍。給村民開完藥方后,他必定認真回訪,深入研究、歸納總結,并將心得體會工工整整地寫在筆記本上。幾十年來,這樣的筆記本寫了300多本,字數達20多萬。憑借這股堅韌不拔的勁頭,他逐漸成為當地名醫,有效解決了村民的就醫難題。
由于家鄉馬蹤灘村也沒有衛生室,1997年,趙影毅然離開紅星村,回到馬蹤灘村。然而,回村后他再次面臨與紅星村一樣的困境:沒有村衛生室。倔強的他籌資6萬元建起了村衛生室,這里既作家用,又作為衛生室使用了20年。2018年,西鄉縣衛健局在全縣推進規范化村衛生室建設。馬蹤灘村與其他村一樣,政府投資15萬元修建了新的村衛生室,趙影又搬到新址繼續為村民服務。
馬蹤灘村有320余戶1000余人。作為村醫,趙影不分本村外村,做到隨叫隨到。哪戶人家有什么病,他都了如指掌。對于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他主動入戶隨訪、上門服務。從醫以來,他的腳步踏遍了每一戶人家、每一個角落。2010年6月14日,村民李某華乘坐三輪車不慎墜入深溝,昏迷不醒。趙影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實施心肺復蘇,并及時幫忙轉運,使生命垂危的村民轉危為安。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
村衛生室是村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線,趙影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工作極其嚴謹。他幾十年如一日,門診記錄、病例登記、慢病管理都用工整的小楷認真撰寫,猶如打印般娟秀整齊,又像排列有序的士兵一樣分門別類碼放得整整齊齊,讓人一目了然。報銷的合療醫保系統需要操作電腦,這對他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在衛生院的培訓和幫教下,他在白紙上把每個鍵盤、每個操作步驟認真畫下來,憑借這本厚厚的“紙鍵盤”操作手冊,他順利完成了電腦錄入工作。
他為全村1020人建立了個人基本信息檔案,每戶一檔,用雙色球區分紙質檔案和電子信息化檔案管理,篩查出高血壓、糖尿病患者122人,并對這些患者進行門診和家庭隨訪,每年至少4至8次。他為99戶脫貧戶、大病戶和45戶殘疾人實施上門簽約服務,為高齡老人量血壓、測血糖、送醫送藥、減免部分醫藥費。他堅持先診療后付費,不收取診療費、出診費。對每一位患者精準用藥,重病及時轉診,出院后及時上門隨訪,指導用藥。
為了更好地實施孕產婦健康管理、0-6歲兒童、葉酸項目,他建立了育齡婦女微信群,隨時聯系,按時免費發放葉酸。通過每年的婦女病普查、兩癌篩查,為農村婦女普及健康知識。他經常電話聯系、上門入戶宣傳,甚至騎車轉送過一些婦科重疾患者。20年來,該村從未發生過重大婦女疾病。
他利用健康教育專欄、黑板報和健康教育視頻,每天向村民宣傳衛生知識。每年開展6次健康資料發放、公眾咨詢活動、健康教育知識講座。還利用村民大會、院落會、一對一等多種形式,廣泛進行健康知識宣講,利用下鄉出診的機會為村民進行食品衛生、食用碘鹽、結核病、狂犬病、地方病等健康教育指導,使村民養成良好的保健意識。
在資料管理方面,他做到數據清晰、底子明確,規范健全工作資料,各項工作考核指標均達到或超過上級規定標準。在全省108個縣衛健局及中心衛生院院長現場會上,他的經驗得到大家的高度贊許和認可。當人們問起他擔任多年村醫的感受時,他真誠地說:“我看到一些村民背一天石頭,只能掙100元錢,我和他們相比已是萬幸了。組織上給我這么多經費,我就應該把工作干好!”樸實的話語,道出了他的心聲。他出色的業績也得到了上級的認可,多次被評為市、縣級優秀鄉村醫生,2014年榮獲陜西省優秀鄉村醫生殊榮。
近年來,西鄉縣衛健局建立健全了鄉村醫生薪酬保障機制,對地處偏遠或服務人口少的村醫,明確最低經費撥付標準,保障基本收入。同時,加強村醫培訓,村醫每月到鎮衛生院培訓1天,縣衛健局每年集中開展針對性強的全縣村醫業務知識培訓,提升診療技術水平。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