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青木川古鎮中心的青木川村,近年來依托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和特色文化資源優勢,強力推進城鎮建設和景區建設,先后榮獲“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最美休閑鄉村”“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陜西省十大最美鄉村”等多項榮譽。
保護傳承 打造特色
按照“保護為主、聚形顯魂”的原則,青木川村精心實施文物古跡、歷史建筑、傳統民居保護和修復工程,對核心區域內古建筑群修繕做到修舊如舊,確保文物古跡原真性;對核心區以外新建及改擴建建筑,在造型、高度、體量、色彩、風格等方面保持與古鎮和諧統一,做到建新如“舊”。
青木川村集中打造餐飲、娛樂、住宿等特色街區,發展餐飲、住宿、旅游商品等各類經營戶350余家,外來投資企業30余家,建成喜鵲、若言客棧和秦州別院等特色民宿示范點。開發出羌繡、老鷹茶、青木川土蜂蜜、青木川手繪地圖、手工老花糖等旅游產品以及臘肉、香菇、木耳、天麻等傳統土特產品,“輔唐宴”“回龍烤魚”“青木川涼粉”“青木川米豆腐”等特色餐飲品牌成功打響,帶動當地3500人就業。
青木川村深入挖掘近現代史實、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精心打造青木川特色文化旅游項目,開展民俗文化體驗活動,推出舞臺情景劇《夢回青木川》。景區旅游文化內涵不斷提升,古鎮旅游實現由“觀光型”到“體驗型”“寄居型”升級進位。
項目加力 重點突破
如今的青木川群眾出行更加便捷,山貨運得出去,酒店、餐館的生意越來越好,群眾的錢袋子越來越鼓,這一切都離不開旅游業的發展、基礎設施的改善。
“過去的青木川,去趟縣城都不容易,自家產的蜂蜜、羊子也不好往出賣。”青木川村袁家坪住戶邢科翠說,她發展蜜蜂養殖等產業,每到收獲季節,就將土特產帶到集鎮,高品質的“山貨”很快就被景區餐館和外地游客一掃而空。
近年來,青木川村積極申報、配合實施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完成了青白公路水泥硬化、鄧家溝安置點道路硬化、袁家坪垃圾填埋場道路硬化和回龍場老街消防設施安裝及回龍場老街電力改造工程等全面提升了景區基礎設施,為群眾創業就業、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加有利便捷的環境。
產旅融合 助力發展
青木川村緊緊圍繞“旅游”這個核心做好產業發展文章,發揮好旅游產業延伸、市場帶動優勢,著力構建“一業為主、多業共興”產業發展模式,不斷開辟群眾增收致富、脫貧奔小康的新路子。
近年來,青木川村堅持做大做強旅游核心產業,持續推進餐飲、住宿、商貿等服務業發展,景區現有餐館187家、商鋪147家、酒店158家,旅游帶動就業人數700余人。許多土生土長的農民搖身一變成了掌柜老板,附近廣坪、安樂河等鎮以及四川、甘肅客商紛紛來此投資興業,開辦餐飲、住宿相關產業超過50家。
與此同時,青木川村認真做好“旅游+農業”文章,在產業鏈延伸發展上下足功夫、卯足勁頭,深入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圍繞“3+2”農業產業布局和“一村一品”發展目標,大力發展養殖、種植產業,戶均增收3000余元。目前,全村面向旅游市場開辦酒店、餐館、商鋪490余家,直接吸納全鎮及周邊地區貧困戶務工人員共計415戶909人,戶均增收4000元;通過政府購買綠化、環衛等旅游公共服務,每年可帶動全村90余名群眾就業,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
位于青木川古鎮中心的青木川村全貌。 王金泉 攝
很多青木川村民都在古鎮經營餐飲業。 劉炳林 攝
夜幕下的青木川老街。 龔江 攝
茶葉等種植業也是青木川村的主要經濟產業。 劉炳林 攝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