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萬物蔥蘢。在勉縣阜川鎮沔水春生態茶園,幾十名茶農肩背茶簍,頭戴草帽,忙碌地穿梭在一壟壟茶樹間,手指上下翻飛,將一片片飽滿鮮嫩的茶葉放入簍中。
“以前過了5月茶葉就沒人收了,現在秋天的大葉子茶每斤還能賣上三四元哩。”茶農彭秀英正與老伴兒一起嫻熟地采摘今年的夏茶。這兩天,他們一天最多的時候能掙300多元。
茶產業是勉縣的傳統優勢產業。然而多年來,當地茶農們以生產綠茶為主,且各自為戰,并一直研習傳統的制茶工藝,加之缺少穩定的銷售渠道和叫得響的品牌,種出的茶葉一直賣不上價。
茶農們致不了富,年年谷雨后茶園里的茶葉無人問津。如何打破這一現狀,讓小小綠葉變成“金葉”呢?
轉機出現在2021年,該縣在幫扶企業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的牽線下,與全國知名茶企福建春倫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勉縣沔水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沔水春公司)。
沔水春公司成立以來,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茶農)”的運營模式,聯合縣域內“瓊熙、漢唐、域茗、碧峰、漆樹壩”等多家茶企、合作社。“我們通過統一茶葉生產工藝、產品質量標準、增加茶葉花色種類的方式,打造地域品牌。并依托春倫集團的銷售渠道,大量收購當地夏秋茶。”沔水春公司總經理饒耿慧向記者介紹說。
沔水春公司這一舉措大大延長了茶葉采摘期,提高了鮮葉利用率,勉縣茶葉生產周期從2個月延長到6個月。
▲沔水春公司的茶葉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生產茶葉。受訪者供圖
“夏秋茶茶葉較為粗糙,市場價格較低。以前只能老死枝頭,不僅沒有收益,還增加管護成本。如今茶農把‘廢棄’的茶葉賣到茶企,在管護好茶園的同時還能再增加一筆收入,極大地提高了大家發展茶產業的積極性。” 勉縣阜川付剛茶葉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馬付剛說。
勉縣茶區海拔高,產出的茶葉香高味濃,茶多酚含量高,質量上乘。沔水春公司依托春倫集團在快消飲品領域的供應鏈優勢,積極對接國內知名中式茶飲品牌企業,不斷增加夏秋茶收購量。
“我以前擔心銷量。現在我操心的是,接這么多單子做不出來怎么辦。”談起與沔水春公司的合作,陜西瓊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魯瓊爽朗地笑了起來。
作為勉縣最大的民營茶企,陜西瓊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與6個村1400多戶茶農有長期合作關系,一直主打仙毫、毛尖等品種,曾也困于品牌效應不明顯、市場渠道不暢。
沔水春公司成立后,不斷幫助當地茶企提升茶葉生產的技術和管理水平。 “我們負責按質量標準生產,他們收購全部產品。”魯瓊說,“以前是以銷定產,不敢生產太多。如今在完成原有訂單的基礎上,兩個月就承接了沔水春公司2.5萬多公斤的單子。”
從做大產業、做優品牌,到延伸鏈條、豐富業態,沔水春公司成立以來,帶動勉縣十余家茶企、合作社,創收1500余萬元,帶動勉縣南部茶區3000余戶茶農,戶均增收在4500元以上。小小葉片散發出無限活力,幫助當地百姓實現了從“春茶一季”到“四時有收”。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