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清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日韩av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李茂武 | 更把茱萸仔細看——佛坪縣山茱萸協會赴山西陽城交流記

2025年9月9日,在佛坪縣山茱萸產業發展協會會長李天琴帶隊,副會長蘇沭名、會員李茂武,還有陜西師大生命科學院康杰芳教授,一同前往山西省陽城縣觀摩交流山茱萸發展情況,積極主動為山茱萸產業長足發展謀劃新路徑。

李茂武 | 更把茱萸仔細看——佛坪縣山茱萸協會赴山西陽城交流記

陽城縣隸屬于山西省晉城市,位于山西東南端,地處太岳山脈東支,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西岸。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年降水量平均627毫米,較佛坪(年938毫米)少,全縣年國內生產總值達20多億元,財政總收入2億多元。縣域內有煤炭、陶瓷、琉璃瓦等眾多大型企業,經濟實力雄厚。近年來當地政府注重中藥材產業發展,把山茱萸當做中藥材名牌產業,全縣山茱萸種植規模超2萬畝,年產量超4500噸鮮果,帶動就業超1萬人,山茱萸及中藥材產業已成為該縣農民增收的重點產業和對外開放的新名片。 2011年12月20日,農業部批準對“陽城山茱萸”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陽城縣在第三屆中國綠色生態農業發展論壇上榮獲“中國綠色生態山茱萸示范縣”,陽城蟒河山茱萸被登記為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陽城縣的山茱萸種植基地被認定為全國綠色產業化示范基地等。

李茂武 | 更把茱萸仔細看——佛坪縣山茱萸協會赴山西陽城交流記

陽城山茱萸產業基地主要在蟒河鎮,該鎮因境內有蟒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而得名。蟒河鎮地處陽城縣南部約12公里處,地形地貌以黃沙丘陵和低山為主,海拔在900米左右,戶籍人口2萬多人。全鎮山茱萸種植面積1.4萬畝,年產鮮果2500噸。

這次的陽城之行,也是機緣巧合。去年9月我們在赴韓國考察山茱萸期間,蟒河鎮的“晉城市水木林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陽城縣水木中草藥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原建兵慕名到佛坪,等了幾天專程拜訪李天琴交流山茱萸,介紹了陽城縣蟒河鎮山茱萸產業發展情況。陽城山茱萸開始引起我們的關注。10月底我縣山茱萸協會成立后,11月27號陽城縣原紅海縣長率領農業、林業及企業代表來我縣考察交流山茱萸產業發展情況,今年5月份陽城縣政協帶相關部門人員再次來我縣交流山茱萸中藥材產業。另外,我們到韓國考察時聽說陽城縣有一個李姓村子,與韓國李姓常往常來。會長李天琴托原縣長和原建兵打聽尋找,終于在陽城縣河北鎮找到了這個李姓村子,叫南峪村。通過去年韓國的考察,我們了解到韓國的山茱萸價格較高,前些年佛坪也曾與韓國做過山茱萸生意,但未能持續。李天琴意識到,若能打通這條外貿線,以兩縣優質的山茱萸資源,有協會團體的力量,再嚴把質量關,將為兩縣山茱萸的銷路打開一條新路徑。加之陽城在山茱萸方面宣傳力度大,文章做得足,很有必要回訪了解。于是,促成了這次陽城之行。

李茂武 | 更把茱萸仔細看——佛坪縣山茱萸協會赴山西陽城交流記

9號我們乘高鐵到晉城市時已是下午近5點,原建兵董事長開車早在車站等候,大約1小時車程到了陽城縣城,入住蟒河鎮游客中心酒店。我們的到訪受到了陽城縣鎮兩級政府部門的熱情接待。

10號全天,張副鎮長和原董事長開著私家車,陪同我們參觀了蟒河山茱萸基地、山茱萸產業園、山茱萸博物館、萬草山茱萸商貿公司、陽城縣欣康園山茱萸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晉城市水木林農業有限公司和陽城縣水木中草藥農民專業合作社。特別是最后一家合作社的山茱萸加工車間給我們印象深刻——偌大的廠房內加工機械呈S形排列,從鮮果進入料口,到清洗、烘烤、去雜質、去核,再到烘干等一系列工序,幾乎全是機器生產,中間用傳送帶連接。一天就可以加工兩噸干品,生產規模和自動化程度在陽城縣首屈一指。

為了交流方便,當晚我們住到了陽城縣城,縣農業農村局劉衛宏局長特地抽空來和我們交流,第二天早晨上班前,縣農業農村局陳建斌局長專門來酒店,和我們共話兩地山茱萸產業發展中的問題。

李茂武 | 更把茱萸仔細看——佛坪縣山茱萸協會赴山西陽城交流記

自2016年起,陽城縣每年重陽節將蟒河鎮山茱萸博物館作為主會場,舉辦茱萸文化旅游節,以“重陽時節話茱萸”為主題,包括山茱萸產業發展調研、詩歌創作、采風攝影、徒步登高、文藝演出、訪談座談等系列活動。以山茱萸為媒介,全面提升陽城作為中國山茱萸四大產地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今年重陽節陽城縣還將舉行大型山茱萸節活動,邀請周邊縣市參加,陳、劉兩位局長和潘會長熱情邀請我們屆時再來。

為更深更高做好產業,挖掘山茱萸文化,陽城縣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山茱萸博物館,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館內建筑面積500平方米。場館設計有序廳、山茱萸自然人文館、山茱萸科普教育館、山茱萸周邊產品展示館四個功能區。集收藏、展覽、科技、科普、交流、互動、體驗、分享等功能于一體。展館正在重新布局并大修,準備迎接今年重陽的盛大茱萸節。展館背后橫臥著一座巍峨的片麻巖石山,山體上醒目的刻著唐朝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句,左側是人工搭建的登山步道,便于人們登高望遠賞景。

一天多的交流參觀,陽城縣的山茱萸產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茂武 | 更把茱萸仔細看——佛坪縣山茱萸協會赴山西陽城交流記

李天琴會長帶隊在陽城座談

首先是政府重視支持力度大。盡管種植面積和產量遜于佛坪縣(佛坪全縣種植山茱萸10萬畝,產鮮果一萬噸),但在產業經營和宣傳力度上卻是大手筆:去年至今縣上為支持山茱萸產業共拿出了2000萬元獎補資金,主要用于鼓勵企業和種植戶,其中對一家山茱萸加工企業就獎補了50萬元,用于建廠房和設備更新;普遍對種植戶的墾撫管理、施肥打藥等進行補貼。我們看到的是,山茱萸樹下基本無雜草,樹周圍無雜灌。除了投資建造山茱萸博物館、產業園、茱萸灣景點外,還編纂出版了十幾萬字的《陽城山茱萸》和近二十萬字的《山茱萸古今詩文集》。在各種媒體上不遺余力的推介宣傳陽城山茱萸為全國第四大產區,在蟒河鎮到各村的主要道路兩旁,普遍栽植了山茱萸樹,每年縣上還要拿出幾十萬元陸續栽種管護,營造濃厚的山茱萸氛圍。

其次是深度開發山茱萸產品。除了初級產品山萸肉、飲片等以外,還陸續開發了山茱萸果脯、蜜餞、口服液、膠囊、茶、酒、糕點,以及山茱萸提取物、精油,并生產出了面膜等。

第三是年輕人參與挑大梁,顯示出產業后勁十足。如原董事長家經營的山茱萸加工企業,日常經管就是其三十歲出頭的女兒打理;陽城縣欣康園山茱萸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是位年輕能干的的男子漢。

李茂武 | 更把茱萸仔細看——佛坪縣山茱萸協會赴山西陽城交流記

11號上午,我們造訪了陽城縣河北鎮南峪村的李姓村莊,還參觀了陽城縣的山茱萸制茶廠。早上下了小雨,潘會長和原董事長各開一臺車。約一個多小時來到“南峪村”(原名峪里村)。村口墻壁上一幅彩色畫像首先映入眼簾,右上角“李秀匡”三個隸體字,左邊豎排四行正楷小字:“李秀匡出生于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400年),宋仁宗天圣十年(1032年),考中武秀才,被皇上召為天子護衛近衛軍。1047年受命出使高麗國平亂,因功受封特近金吳大將軍上柱國,留籍當地。離世之前,撰寫了《高麗國陽城盤谷李氏家譜》,寓意后裔永遠不忘中國陽城峪里故鄉。”進入村委會,30多歲的村支書兼村主任李金峰接待我們,他說,村口彩畫上的李秀匡,就是他們這一族李姓的先祖,北宋時因軍功定居在高麗國(即現在的韓國),至今已繁衍了29代。他們經常回來探親,據老輩人講,曾送來一本先輩李秀匡撰寫的《高麗國陽城盤谷李氏家譜》續本,由家族中一位有威望的長者收藏。“文革”時怕被破“四舊”毀掉,就藏在了屋梁上,后來想起取下時,因漏雨潮濕加上鼠害,朽爛不可辨認。這時,李天琴拿出她們家族的《李氏家譜》,李金峰翻看到“先祖祖籍湖北麻城孝感和甘肅隴西”時非常激動,族譜記載溯源原是一個老祖宗,說他們也要到湖北麻城去尋祖。他介紹說這個村子除娶來的媳婦外都姓李;還說聽老輩人講,他們這一族人有兩個特征,就是顴骨飽滿、嘴巴大。這時李天琴掏出手機和李支書合影,大家拍手稱奇——特征一致!

李茂武 | 更把茱萸仔細看——佛坪縣山茱萸協會赴山西陽城交流記

李天琴與南硲村支書李金峰

李支書說韓國李氏每年都回來探親一次,人數多少不同。他們回來主是尋祖,也有做生意的意愿。

一個多小時的攀談,李天琴會長的李氏家族和南峪村的李氏家族證實有歷史淵源的交集,但要與韓國李氏的交往還是一個美麗的愿景。

返回縣城的途中雨越下越大,原董事長開車直接送我們到河南洛陽高鐵站。

汽車行進在晉豫高速路上,盡管滂沱大雨影響前行速度,用時1小時50分鐘即抵達洛陽高鐵站。返回時原董事長給我們發信息說因雨太大,高速路已封閉,他只能走國道公路了。下午在返回高鐵上我們給原董事長打電話,他說剛進屋。原本兩個來小時的車程,足足跑了四個多小時。辛苦了,原董事長!

下一步,我們將兩縣聯合,奮力開拓山茱萸歷史的新賽道。原董事長這次自始至終的辛苦接送、全程陪同,還有陽城縣各級領導的熱情接待和周到安排,也預示我們兩地將友誼長存,綿延不斷,我們也將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謀未來山茱萸產業的輝煌!

李茂武 | 更把茱萸仔細看——佛坪縣山茱萸協會赴山西陽城交流記

作者簡介:李茂武,中學高級教師,退休,佛坪縣山茱萸產業發展協會會員,縣作家協會會員。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5)
上一篇 2025-09-25 20:15
下一篇 2025-09-27 10:53

相關推薦

  • 李振峰:三訪范園

    今年春節后我從河南伊川老家返西安途中,順路又到范園(范仲淹墓)憑吊瞻仰。 我三到范園,每一次都思緒難平、浮想聯翩,心胸受到滌蕩凈化。 葬母 ? 大宋名臣的尷尬 18年前,我從北京學…

    2025-04-02
  • 漢臺區奇石文化協會專刊《漢上奇石》出刊

    近日,漢臺區奇石文化協會專刊《漢上奇石》出刊。這是漢中首冊全面系統簡介中國傳統奇石文化、改革開放后中國奇石文化及當代漢中奇石文化的專業性刊物。 這本刊物全面系統地展示了當代漢中奇石…

    2023-12-28
  • 李振峰:米倉訪茶

    2023年9月7日上午,我和《漢中網》主編譚景文到南鄭區大河坎,與南鄭區政協主席鄭漢生、副主席王榮、黨組成員石壽軍等會合,開始了米倉山訪茶之旅。 難忘旅途 聽說南鄭福成鎮大山里有古…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