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綿多日的陰雨終于停了,明媚陽光普照大地,只見青山、綠樹、紅花、黃葉,五彩斑斕,“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老伴被市老年學學會評為“銀齡達人”到佛坪參加表彰大會,我也想去佛坪看看,于是欣然開始了自駕之旅。
往事如昨
汽車駛上高速公路,我的思緒又憶起了2002年6月9日,那天佛坪的大雨致使山洪暴發、河流猛漲,全縣所有的公路、電力、通訊全部沖毀,凌晨2點多縣公安局向市公安局報告時電話中斷。當日下午在洋縣金水鎮,我受常務副市長侯有成同志指派擔任市上赴佛坪先遣隊隊長,帶了一部衛星電話,與8個部門的同志從洋縣金水步行53公里趕往佛坪。當時因為市交通局鄭光偉副局長和蘇志奇同志要拍攝公路損毀情況,公路對于救災作用巨大,我決定全體都沿公路走。路已沖毀,山谷中全是滔滔洪水,只好從沒有路的沿河山坡上攀爬,四個小時過去只走了7公里,真是非常艱難,所有人的手臂甚至臉頸部都被尖刺劃傷。我們心想:佛坪縣城還在不在?幾萬群眾是什么情況?也有同志說:我們這樣去能起什么作用等,我們當即統一思想認識,到佛坪是艱巨的光榮任務,再難也必須完成,爬也要爬到佛坪……

2002年6月9日,被洪水夷為平地的沙壩村
終于到了佛坪,縣城還在但已多處殘破、傷痕累累,沿河的縣檢察院四層樓房等都已沖毀不見蹤影。城南108國道大橋水泥護欄和部分橋面沖走不敢過人,據說當時洪水超過橋面兩米多。我到橋頭時,只見招待所大門口一片狼藉,遍布亂七八糟的粗大樹干和大小石頭,一時無法進出。大街小巷上全是淤泥,最高達2米以上。全縣遭災2萬多人,毀房1萬多間,近萬人無處安身。4萬多畝田地沖得七零八落無法耕種,大部分公路成了亂石窖,水、電、路、通訊全部毀斷,沖毀170多座鐵索橋,群眾交通基本癱瘓。縣上提供的數據赫然在目:6月8日下午到9日早8時,全縣下雨498.2毫米,達到了正常全年降水量的一半,洪峰流量達1900立方米/秒,是歷史最高流量(1980年)的2.45倍。直接經濟損失是2001年全縣財政收入的61倍。當時,縣城約8000人,糧庫只有大米9000斤,庫存若干稻谷等但因斷電無法加工。10日下午賈治邦省長等乘軍用直升飛機到縣上,四處搜集的一點汽油晚上發電只夠縣政府會議室照明30分鐘。災情慘重危急,百姓千難萬苦,省市緊急救援,從金水鎮往佛坪背運食品等給每人發300元,第二天基本沒人愿背了,只有匯報上級出動解放軍、武警等背運急需物品。

秦嶺深處鐵索橋。2002年佛坪洪災沖毀170多個
當時缺糧少菜,自來水廠沖毀,在佛坪救災的市上干部都住在招待所(現在的雙維酒店)食宿,每人每天發半臉盆清水洗漱,每頓約二兩米一小碗蒸米飯和很少一點菜,喝水自己解決,下鄉全是步行,每天都走得腿腰酸痛、滿身汗臭。看到更加困苦的群眾,也沒人叫苦叫累。

2002年6月21日,溫家寶同志在三教殿村視察災情
佛坪的人們不缺精神,英雄壯舉令我感動:岳壩鄉黨委書記朱顯發在洪災中救護群眾壯烈犧牲,安葬時500多民眾痛哭送靈。縣衛生局退休老黨員張炳乾逐戶叫人疏散,最后拉老伴、孫女撤離,他和孫女被沖走。石墩河鄉薅林灣村醫生胡崇立挨家喊人逃生,他上到一座三層樓頂,兇猛的洪水連樓席卷,被救群眾沿河找了三天。大河壩鄉村民張成順、張平娃兄弟幫助20多戶村民轉移,從水中救出幾人,自己房屋財物全被沖走。縣公安局民警和武警官兵勇于擔當,積極救護群眾,受到廣泛贊譽。陳家壩派出所24歲民警浦成把床單撕成布繩,連續救出47人,精疲力盡被水沖走,群眾追出200多米將其救出。民警周俊、靳吉虎等冒死救出困在水中的群眾十多人……

如今的大河壩街景
我曾看到:10日早上開始,縣城幾處都有人免費供應稀飯,縣民政局募捐點前時常人們排成長隊,10日三教殿村等處都掛出了“挺起不屈的脊梁,重建美好家園”等讓人激情涌動的醒目標語。
我和佛坪緣分很深。“6.9”洪災后,我夫婦捐款數年,資助了8名兒童從一年級上到初中畢業。
2003年3月28日下午2時許,縣城北邊塘灣村關山一把火燒了一大片山坡,竟然犧牲了10名救火的同志。當日我首先到達縣上,又受命擔任“3.28”火災專案組組長,查清了火災原因,依法懲處了肇事者。
舊貌新顏
我首先到達的是大河壩鎮。2006年11月我和市局侯小平、寧中杰、李征同志凌晨1點到此,與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鄒恩貴同志、縣委常委、副縣長韓明軍同志及縣公安局王群智局長等會合,妥善處理了當地群眾和修高速公路的鐵一局施工隊的群體矛盾糾紛問題,保證了重點工程施工和當地的正常秩序。當時的大河壩街上大都平房,土街狹窄且不平。現在,鎮上是硬化的寬敞街道,看到的全是樓房。從此往佛坪貓兒梁的公路很好,路邊綠樹紅花,青山紅葉,往關中供水的三河口大壩高達140多米,非常壯觀。水庫移民安置區如同小鎮。為修建該水庫佛坪移民約4000人,犧牲自己利益顧全調水大局的精神令我敬佩。

三河口大壩
汽車到了西岔河鎮三教殿村。當年“6.9”洪災給該村造成極大創傷,公路、河堤、橋梁、良田、房屋慘遭沖毀,遍地滿目瘡痍,30多人被沖走,幾十戶房屋被毀,3家絕戶,李發科老人12位親人遇難。溫家寶副總理到該村看望并召開座談會,許多人在此流下熱淚。

今日三教殿村
山還是秦嶺,水還是椒溪河,但是,河堤變堅固了,公路寬直了,原來稀散住戶的川道成了樓房鱗次櫛比的集鎮,三教殿村委會樓房嶄新寬敞,我看村里的籃球場在全市各鎮、村恐怕難找出第2個。還有一個住了一千多人的“和諧小區”。我查閱資料得知這個村,1955年總人口944人,今年1080人。 2001年年人均收入500元,2024年人均16000元,村里道路硬化達90%,安全飲水達100%。三年考上大學生21人。在村上我聽年輕的村副支書馬寧說:縣鎮村三級齊抓共管,切實推動農業增效、農村宜居、農民增收。還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去年以來,打造網紅鐵索橋,新增汽車停車位150個、健身器材20套(含小區),修建休閑步道722米,安裝沿河攔桿1700米、太陽能路燈105套,在公共區域綠化1824平方米,等等。三年來,全村風氣良好,沒有人辦過升學宴、搬家宴等。村上成立了文化服務隊,演出隊伍有30余人。我對三教殿村的印象,今昔對比,天翻地覆!

當年龍草坪林業局
我到了龍草坪,原來聲名顯赫的伐木基地成了自然保護區,往日熱鬧喧囂之地顯得很是冷清。前年,長角壩鎮年輕的王佳楊副鎮長陪我看的海拔千米的民宿,已經成了夏天的避暑勝地;名貴的冷水魚養殖方興未艾,還出口到了外國。

作者與大南溝付梅紅老人交談
108公路往西是山清水秀的大南溝,“6.9”洪災時,剛卸任的生產隊長付梅紅不顧個人安危,冒著大雨打門叫人,保障了12家人員安全。我與86歲付梅紅交談,他精神健旺,耳聰目明,說現在政策好,給農民發錢,他養蜂一年能掙3萬元。

此路通向大南溝
我在洪災沖走40余人的沙壩村停下了腳步。當年,洪災沖毀了村小學,女教師羅發珍不顧自家被毀,第二天就在農戶家堂房開辦臨時教室,教給孩子們第一課就是“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溫家寶同志在這里領著小學生朗誦并流下熱淚。去年以來,鎮、村協同,分輪次對全村125戶村民住房進行了排查,均為安全住房。爭取縣財政資金22.5萬元,種植中藥材淫羊藿占地8畝15個大棚,預計年收入6萬余元。爭取中省資金110萬元,在田壩村租地養梅花鹿50頭,預計年收入10萬元。

2002年6月21日,溫家寶同志在佛坪縣長角壩鄉沙壩村看望“6.9”洪災受災孤兒
路過兩河口村,我與年輕的村文書汪紫玲(女,24歲)交談,她說全村124戶353人,2024年人均收入16000元。全村五保戶5人,到敬老院2人,隨親人生活3人,每月有五保金,溫飽沒有問題。村上集體辦起蔬菜大棚11個,村民有外出打工的,也有養蜂種藥的,還有一個我沒想到,就是村上有流動承辦宴席的餐飲團隊兩個,其廚藝和質量在縣內外享有較好聲譽。
我在長角壩鎮看到其面貌改變令人可喜:2024年全鎮脫貧人口人均收入22297元,比上年增長10.84%,教場壩村果蔬大棚達44個,田壩村養殖林麝達100余頭(2020年我去時20頭),沙窩紅色文化研學培訓去年達5450人次,與石家莊、西安等地企業協商,招引落地企業4家到位資金4576萬元,去年接待游客67萬人次創收8447萬元。另外,農技培訓160余人,全鎮已沒有“零就業”家庭。
見聞暇想
佛坪的變化是明顯的、巨大的,關注了20多年的我心中既高興又感很不容易!好的變化,原因有黨和國家政策好,有中省大力扶持,有歷屆干部的艱辛付出,還有廣大群眾的努力奮斗,等等。佛坪的城市建設、重要基礎設施和重大的民生項目,主要還是靠中省關心支持,但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增加廣大農民的基本收入,還是各級組織要繼續重視的民生大問題。我在農村看到了兩個情況,似乎應當改進。一是各級的會議多、檢查多,各類統計報表多。上邊千條線,村上一根針。各級各部門都往下安排要求,應付上級檢查、數不清的材料報表已成村委會常態,再小的村一個文書還忙不過來。常此下去,村委會也有機關化的傾向。當然,這個現象其他縣也有,不能歸結于一個佛坪縣。

左:佛坪縣城一角 右:佛坪老街
還有一個,就是中藥材尤其是山茱萸的持續發展。佛坪是人口小縣,卻生長有千余種中藥材,是全國山茱萸種植大縣,據說全縣共種植10萬畝,產量占全國1/6以上,40多年前國家幾部委聯合發文,確定佛坪為全國山茱萸栽培基地縣,2001年國家林業局授予佛坪“中國山茱萸之鄉”。佛坪山茱萸享譽國內外,前幾年曾出口韓國干果10噸。此項工作還很有改進空間。我在公路上看到有“萸見佛坪”的小宣傳牌,但總體看宣傳力度不大,難與全國山茱萸生產基地縣地位相符。重陽在即,人們耳熟能詳的王維詩句“遍插茱萸少一人”,似乎用在佛坪最為合適。從全縣山茱萸發展來看,種植、加工、銷售等過于零散,質量、價格不太穩定,加工相關產品能力還較弱。并且,外地都到佛坪來參觀取經,而縣上有關部門在佛坪辦技術培訓班,讓外縣人來組織安排,卻還是聘請佛坪人士來講課,畢竟辦個班沒有栽培加工技術含量高吧?佛坪山茱萸等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是關系增加村民收入的具體問題,是個重要的民生問題,也是大有可為的事業。

佛坪縣城南口
我在走訪村民時真切感受到: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 三教殿有些村民說到,“6.9”洪災時西岔河鎮黨委書記馮彥紅同志真是好干部,撲下身子帶領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為改變災后鎮村面貌出了大力。幾位村民還說,很難得省政協對三教殿村的積極幫扶,至今大家心存感激。

眺望佛坪縣城
佛坪的老百姓敢講真話,當年賈治邦省長在沙壩開座談會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天上午在路邊農戶房前院子開會根本不用通知,老百姓一看到干部都自動圍攏過來了。賈省長問村民縣上發救濟糧沒有?一老人說發了的,賈省長說好,老人又說發了等于沒發,省長問為什么?老人說給村民發的稻谷,沒有電也變不成米啊!我看賈省長把縣上主要領導瞪著,臉色都變了。賈省長問有其他村的人嗎?一中年婦女說是龍草坪大南溝的,省長問干部到生產隊去沒有?婦女說來了的,在溝口望了一下就走了再沒來。賈省長氣憤站起來,當眾嚴厲批評了縣上主要領導,然后轉身往鎮上方向走去。省長有氣走得很快,我和田杰市長在后面跟得很是吃力。

佛坪的老百姓是樸實忠厚、記恩念情的。這次在長角壩我問兩位上了年紀的村民,他們說國家好政策要落實還得有好干部,前幾年鎮上書記李志鈞作風扎實,認真為群眾經濟發展辦了實事。我接觸有的老年村民和在雙維賓館遇到相識的幾位縣上老同志,他們說起往事都稱贊40多年前在全縣推廣山茱萸的縣委書記李子良、寫山茱萸栽培技術資料的科協主席李天培,還有25年前的縣委楊建林副書記,一有機會就要不遺余力宣傳佛坪的山茱萸及其加工產品。還說到任過常務副縣長、縣人大主任的鄒恩貴同志,勤奮敬業、聯系群眾,是很有責任心的干部,等等。還有,所接觸的人們,說到現在的佛坪縣黨政領導班子,都一致認為工作認真、作風樸實,注重實效,給予了良好評價。
兩天匆匆,走馬觀花。總的印象:佛坪山川秀美,古道明珠,百姓安康,前程似錦!

作者簡介:李振峰,大學文化,漢中市公安局退休人員。現為陜西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漢中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漢臺區作家協會顧問。近年來,創作出版有《天漢豐碑》《南山秋色》《仰望寶山》等數部著作。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